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党建扶贫 > 正文
    购物车
    0

    贵州凤冈“333”模式打造易地扶贫搬迁“新样板”

    信息发布者:谭艳654321
    2017-11-20 11:09:38   转载

    “我们真的没有想到,竟然会住进这样安逸的房子里,和城里人买的商品房没有两样,现在上街买东西、外出坐车都很方便了,感谢党的好政策。”谈到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好处,家住凤冈县永和镇双山村青杠坝组贫困户安云灿搬进集镇新房后感慨地说。


      近年来,凤冈县坚持易地扶贫搬迁农户“不负债、能脱贫”两大原则,紧扣“识别、配套、管理”三大环节,探索实施了“三定、三民、三重点333”模式,效果不错。


      2016年,凤冈县建成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6个,完成搬迁394户1664人;2017年将搬迁余下的1666户6954人,确保实现“五年搬迁任务两年完成”目标。


      “三定计划”确保搬迁对象识得准、搬得出


      精准识别“定人”。通过召开群众会、开展意愿调查、逐户核实三大方式,将符合条件且有意愿的贫困户和满足整村整寨搬迁条件的同步搬迁非贫困户列为搬迁对象,按照“选定搬迁区域、公布搬迁条件、普查筛选搬迁对象、群众申请、入户核实、组评议公示、村复议公示、镇复核公示、县初审、市审批”等程序确定搬迁对象。


      科学规划“定地”。按照“县城集中安置为主,中心集镇集中安置为辅”的思路,统筹考虑城镇建设、搬迁户后续发展两大关键因素,2017年规划交通便利、产业基础较好的石径乡、蜂岩镇2个集镇安置点和在县城黄金地段高起点规划安置点1个。


      挂图作战“定房”。严格执行“安置房面积人均不超过20平方米,按照小高层规划设计且房屋建设最高不能超过6层”的规定,统筹推进安置点建设,因户分类设计40—140平方米的安置房1600套。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基础上,确保今年年底全面完成安置房建设和简装,实现搬迁群众“拎包入住”不负债。


      “三民工程”确保搬迁对象有保障、能致富


      健全配套设施“便民”。根据搬迁对象迁入规模,满足搬迁对象子女就近就地入学需求,并按照1:1.2比例规划建设地下停车场,配套建设卫生室、社区服务中心、农贸市场、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


      盘活农村三地“惠民”。成立县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统一流转、收储迁出群众土地进行开发,搬迁户以土地入股、劳动力投入及收取土地流转金等方式增加收入。对集中经营有困难的,积极推进退耕还林或采取能人、大户就近就地转包等方式,实现迁出群众土地增效、户均增收,解决群众搬迁后土地无人管理、撂荒浪费的后顾之忧。


      强化就业创业“富民”。通过实施“产业就业创业”精准脱贫行动,畅通园区用工就业、城乡灵活就业、能力提升就业、劳务输出就业“四大”就业渠道,并结合3938名搬迁户劳动力的技能特长与市场需求,实施“春潮行动、阳光培训、雨露计划”等组合型技能培训提升工程,累计培训人数1754人。


      “三大重点”确保搬迁对象稳得住、不反弹


      帮扶无缝衔接确保“不脱钩”。制定下发《凤冈县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包保责任制工作方案》,推行迁入地和迁出地干部双向包保责任机制,包保干部对移民搬迁户实行包保台账管理。


      创新管理模式确保“稳得住”。将县城安置点建立社区纳入迁入地1212管理,并从搬迁对象中选择思想先进、有带动性、号召力强的党员3至5人组成支部委员会,以迁出地乡镇为单位组建临时党支部,加强党组织对搬迁群众的管理,增强搬迁群众向心力、凝聚力,构建和谐。


      强化教育引导确保“能融入”。针对大部分搬迁群众居深山、文化程度低、见闻少、融入社会能力低的现实问题,通过开展农民大讲堂、面对面谈心、扶贫剧场进万家、小手拉大手四大活动,组建由搬迁户组成的广场舞队、“车车灯”队、锣鼓队、秧歌队等文娱队伍,常态化宣传精准扶贫、“双创”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主动融入新的生活环境,增强搬迁户“归宿感、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